天辰注册报道:
安史之乱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前言:
公元756年六月二十三日清晨,古老的长安城中一片混乱,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盛世。皇宫中大量的皇族、宫女以及禁军侍卫逃出皇宫,离开长安城。原来是潼关兵败,叛军直逼长安城,唐玄宗带领皇族及侍卫仓皇出逃,准备向西入蜀避难。昔日大唐盛世,如梦如幻,一代明君,落得如此狼狈,这其中的直接导火索,就是盛唐的梦魇——安史之乱。
02山雨欲来风满楼
1、危机笼罩下的太平盛世
大唐经高祖李渊建国以来,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国力之强盛,经济之繁荣达到顶峰。举国上下歌舞升平,欣欣向荣,到处都是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但是,谁知外表繁荣至极的帝国,却早已处处危机四伏。
经济上,出现大量土地兼并现象,以往的均田制慢慢遭到破坏,许多百姓没有土地,成为了流亡在外的难民。晚年的唐玄宗不复年轻时的精明强干,贪图享乐,与杨贵妃大肆铺张浪费,使得皇宫内部变得极度腐败。
军事上,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当初基于均田制而设立的府兵制天辰平台也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又任命了众多边防节度使,对边防区域具有绝对的管辖权。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大量招兵买马,逐渐壮大势力,而中央军队却因为连年太平日渐衰弱,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为日后的反叛埋下了基础。
政治上,唐玄宗似乎完全不想管理朝政,将朝政全权交给奸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因此权倾朝野,乘机培植党羽,打压异己。这一切都表明,曾经稳固昌盛的大唐帝国,正在逐步变得风雨飘摇,太平盛世的背后,正隐藏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2、唐玄宗的帝王权术
而这一切隐藏的危机,英明一世的唐玄宗又岂能不知?虽说晚年的唐玄宗已经变得贪图享乐,近乎昏庸,但是并不代表唐玄宗变成了无能的昏君。实际上他对于局势的把控可以说是尽在掌握。
自唐玄宗罢黜张九龄之后,李林甫接替宰相的位置,成为玄宗身边的红人。李林甫虽然为人阴险狡诈,口蜜腹剑,但是还是有相当的能力能处理好朝中事务的。再加上权倾朝野,对太子势力也是很好的牵制,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对他也是战战兢兢。
所以,表面上大权独揽天辰平台的各方势力,其实都在互相牵制,背后都被皇帝操控着。《资治通鉴》记载,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3、祸起杨国忠
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唐玄宗聪明一世,也有失算的时候。李林甫由于生前过于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导致了死后朝中无人接班的局面。如此情况给了以杨贵妃、杨国忠为首的杨家可乘之机。杨国忠本名杨钊,唐玄宗赐名国忠。此人出身市井无赖,贪财好赌,本身并无一点才能,却精于赌博计数。在一次宴会上,杨国忠经杨玉环推荐,在唐玄宗面前露了一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之所以宠信杨国忠,不完全是出于讨杨玉环的欢心,更主要的是想借杨国忠牵制李林甫专权。后杨国忠为官时,凭借杨玉环得宠,有机会小心侍奉唐玄宗,投其所好,并玩弄权术制约宰相李林甫。所以李林甫死后,杨国忠顺利的接替了李林甫宰相的职位。
杨国忠虽然像李林甫一样贪污敛财,把持朝政,可是能力却远不如李林甫。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出于对李林甫的畏惧,始终不敢有造反的打算。但是李林甫死后,安禄山没有了制衡他的人,逐渐变得不受唐王朝控制。对于杨国忠,安禄山是打心底里瞧不上这个市井无赖出身的宰相。而杨国忠也对于安禄山的轻视大为愤怒,所以总是乘机打压他,并且屡次向唐玄宗进谏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天辰平台
唐玄宗对于这样的局面也有自己的判断。一方面,唐玄宗也知道杨国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杨国忠是想以谋反的罪名除掉安禄山,所以始终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另一方面,安禄山虽然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但是与唐朝总兵力比起来,仍然相差甚远。况且哥舒翰等其他节度使,与安禄山素来不和,安禄山如果谋反,那么其他节度使一定会率兵勤王,剿灭叛军。唐玄宗认为即使安禄山谋反也是必败无疑,安禄山也不会赔上身家性命来做一场豪赌,只会加倍讨好自己来维护自身利益。所以唐玄宗并没有对安禄山做出过多的防备,只是召见他进行了试探和安抚。
但是杨国忠为了给安禄山坐实谋反的罪名,不顾天下安危,甚至不惜为安禄山谋反创造条件。安禄山本就久怀异志,再加上杨国忠的打压逼迫,终于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与史思明率领本部军马,联合周围少数民族,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
03大唐梦魇
1、临阵斩将
安禄山起兵之后,一路势如破竹
天辰娱乐平台登录:www.so2346.com
,迅速控制了河北地区。太原等地的守军纷纷向唐玄宗奏报安禄山起兵谋反,可是直到此时唐玄宗仍然认为这是排斥安禄山的人捏造的谎言。这样距离安禄山起兵过去六天之后,唐玄宗才终于肯相信安禄山真的起兵谋反了。此时的唐玄宗大为愤怒,立即处死了身在长安的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随后赶忙召见杨国忠商议平叛之策。此时身在长安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由于过于低估了安禄山的实力,向唐玄宗夸下海口,称十日内可斩下安禄山首级。唐玄宗听后大喜,任命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同时任命自己的第六个儿子李琬天辰平台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作为援军接应封常清。
可是中原地区常年没有战争,缺乏军队,唐军精锐的边防军队又来不及赶回,封常清只好临时在洛阳长安等地临时募集了一些市井子弟作为临时军队,可是这些市井子弟怎能跟安禄山常年在边关驻守的精锐部队相比。封常清虽然能征善战,但是也难以抵挡安禄山凶悍的攻势,终于东都洛阳失守。封常清且战且退,与前来支援的高仙芝合兵一处,商议后决定放弃洛阳,退守潼关。
唐玄宗得到消息之后大为愤怒,认为两人放弃洛阳,固守潼关是消极应战。东都洛阳失守,对于唐军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也令唐玄宗感到颜面扫地。而在军中,宦官监军边令诚天辰平台在军中作威作福,与高、封二人不和,正好借此机会,向唐玄宗诬告二人盗用军粮动摇军心。一向明智的唐玄宗此时也被气愤冲昏了头脑,不问消息是否为真,立即命令边令诚在军中将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斩首。可惜二人均为一代名将,因为皇帝听信宦官谗言含冤而死。
天辰登录:www.so2346.com
在斩杀了二人之后,唐玄宗算是稍微出了一口气,可是临敌之际连斩两员大将,无异于自毁长城。此时前线军中军心涣散,无人统兵御敌。这时唐玄宗想到了素来与安禄山不和的老将哥舒翰。
2、潼关惨败
哥舒翰临危受命,受封为兵马副元帅,大权在握,唐玄宗亲自为哥舒翰出征践行,一时风光无限,无出其右。可是哥舒翰到达潼关后第一件事不是商议退敌之策,而是捏造谎言,向唐玄宗报告自己的死对头,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通敌。此时大敌当前,加上安思顺与安禄山为宗族兄弟,不由得唐玄宗不起疑心,所以立即下令处死了安思顺。可是安思顺是杨国忠提拔起来的人,哥舒翰此举,令杨国忠感到惴惴不安,生怕哥舒翰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为了防患于未然,杨国忠决定先下手制约哥舒翰。杨国忠启奏唐玄宗,派自己手下心腹将领杜乾运带兵一万,驻扎在灞上,作为哥舒翰的后援。杨国忠此举一方面在于制约哥舒翰,另一方面潼关有什么消息自己也可以立刻知晓。
哥舒翰知道后怕杨国忠趁机在背后暗算自己,于是以商议军情为由,将杜乾运骗到潼关杀掉,并且吞并了杜乾运手下的一万士兵。自此,杨国忠和哥舒翰算是彻底撕破脸了。哥舒翰驻守潼关,认为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应该坚守不出,等待郭子仪天辰平台、李光弼两路大军收复失地后共同会师于潼关,这样安禄山必败。
安禄山大军统兵将领崔乾佑见潼关久攻不下,于是故意装出军中将士羸弱,不堪一击的样子,想要引诱哥舒翰出战。哥舒翰久经沙场,知道这是敌军诱敌之计,不为所动。可是杨国忠此时却怕哥舒翰对自己构成威胁,同时又想趁机报复哥舒翰,就向唐玄宗报告,称哥舒翰按兵不动实际上是贻误战机,此时应该立即出兵与安禄山大军展开决战。
唐玄宗又一次被冲昏了头脑,他太渴望能一举剿灭叛军了,好让自己最后几年皇位做的安稳。于是,他不顾郭子仪、李光弼两位大将进言坚守潼关的紧急书信,连发数道命令,令哥舒翰立即率兵与叛军决战。万般无奈之下,哥舒翰只好出城决战。临行前,哥舒翰抚膺恸哭,因为他知道此战必败。
果不其然天辰平台,哥舒翰率领的20万大军在灵宝山道遭遇了崔乾佑预先设下的埋伏,哥舒翰大军一片大乱,士兵争相逃命,或者抛盔弃甲逃入山谷,或者相互拥挤践踏掉入黄河淹死,哀嚎声惊天动地,场面异常惨烈。哥舒翰知道中计,连忙带兵突围逃回潼关。可是崔乾佑早已在潼关外挖好了三条深一丈宽两丈的壕沟,哥舒翰率残兵逃回潼关时,士兵争相逃命,相互拥挤,纷纷掉到壕沟中。尸体将壕沟填满后,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逃回。
回到潼关后,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仅剩八千余人。第二天崔乾佑开始发动攻城,哥舒翰的部下火拔归仁见唐军大势已去,就将哥舒翰及其他部下绑缚起来,主动开城向安禄山投降。
3、长安出逃
自此,潼关失守,叛军直逼长安。平叛战争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因为杨国忠不顾国家安危,加上唐玄宗被冲昏了头脑,听信谗言,求胜心切,导致对唐军极为有利的局面急转直下,将大唐王朝彻底推上了绝路。
唐玄宗听到潼关失守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退敌之策。可是此时谁也没有能力领兵拒敌了。最终唐玄宗采取了杨国忠的建议,西去入蜀,以蜀道天险阻碍叛军进攻,以求得一隅之安。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临时凑集了三千禁卫军,挑选了九百匹战马,准备护送唐玄宗出逃。而唐玄宗却一面颁布旨意称自己要御驾亲征,一面却和杨贵妃等人在陈玄礼的护送下逃出长安城。
长安城城中空虚,连皇上都悄悄逃走了,剩下的大臣们更是没了主意。不久安禄山大军就攻进了长安城,这个昔日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也被战火无情的吞噬了。安禄山到了长安之后大开杀戒,为了报复安庆宗被杀之恨,安禄山领兵杀了没来得及逃走的长安城内官员,以此泄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昔日歌舞升平的繁华都市,如今沦为了哀鸿遍野天辰平台的人间地狱,城内外状况无比惨烈。
另一面,仓皇出逃的唐玄宗,逃亡之路也并不顺利。唐玄宗不知道,在太子李亨的安排下,一场令他一生断肠的兵变正在悄然来临。
4、魂断马嵬坡
唐玄宗出逃队伍在途径马嵬坡时,众将士人困马乏,没有粮食,心中无比愤怒。禁卫军认为他们之所以遭此大难,根本原因都出在杨国忠兄妹身上。正逢此时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围着杨国忠索要粮食,众将士见此情景,大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听到之后立即骑马逃走,可是刚跑不远就被乱军砍死肢解。杀红了眼的士兵又将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一并杀死,出逃队伍一片大乱,血腥异常。陈玄礼请求唐玄宗立即下令处死杨贵妃,安抚军心,以防止动乱升级。万般无奈之下,此时的唐玄宗已经身不由己,只好忍痛命高力士等人在佛堂中缢死杨贵妃。
5、何事秋风悲画扇
此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北上灵武汇合朔方诸将,在灵武即位登基,是为唐肃宗天辰平台,奉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知道之后,颇为无奈,只好下诏退位。后来长安收复,唐玄宗从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内。回归后的唐玄宗不问政事,日夜思念杨玉环。
宦官李辅国为了得到唐肃宗的恩宠,将玄宗身边的亲信尽皆迫害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强行罢黜官职,只剩下玄宗一人,形单影只,无比凄凉。公元762年五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唐玄宗,这位开创了大唐中兴,开元盛世的大唐帝王,这位聪明一世的君主,晚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读来每每令人扼腕叹息。
6、乱事告终
肃宗即位之后,郭子仪率军联合李光弼兵分两路进军河北,在常山会师,击败史思明叛军,收复了河北失地。
后来,反叛军内部开始出现矛盾。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为了保住自身太子之位,联合安禄山随从严庄、李猪儿,夜晚潜入安禄山帐中将安禄山杀死,随后自立为帝。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在与李光弼的对战中屡遭失利,最终投降。
不久后安庆绪被郭子仪大军围困,安庆绪请求史思明发兵增援。史思明不但不支援,反而设计诱杀安庆绪,自立为帝。至此安史之乱叛军中安禄山势力算是被彻底消灭。
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也遭遇了和安禄山一样的下场,被儿子史朝义天辰平台所杀,杀父的惨剧又一次因为权利的争夺而上演。自此,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战,唐军趁此机会展开猛攻,捷报频传。
公元763年,史朝义部下李怀仙向唐军献出范阳投降。此时的史朝义无路可走,被迫在林中自缢而死,剩下的叛军纷纷投降。至此,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彻底结束。
04总结: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的一次空前浩劫,强盛的大唐帝国由此衰败。连年的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大唐不复旧日的繁华,变得无比荒凉。
经此一役,中央集权不复存在,开启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为日后的五代十国,各国混战埋下了隐患。《资治通鉴》记载:“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李唐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世,又经历了混乱不堪的连年征战。如今我们穿越历史,梦回大唐,留下的不仅仅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叹惋,还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惊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辰娱乐注册:www.so2346.com